燙金貼紙客製化指南:材質、工藝與設計秘訣,打造奢華吸睛的產品標籤!
燙金貼紙是讓產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武器。它利用獨特的金屬光澤和立體質感,為品牌 LOGO、文字或圖案增添奢華、高端的氣息。這篇指南將全面解析貼紙燙金的工藝原理、材質選擇,以及在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必須注意的關鍵事項。
什麼是燙金?原理與獨特優勢
燙金(Hot Stamping 或稱熱壓轉印)是一種後加工工藝,與一般油墨印刷有本質上的不同。
1. 燙金的原理
燙金是利用「熱力」與「壓力」將金屬箔膜(俗稱燙金箔或電化鋁)轉印到貼紙表面。
製版: 根據設計圖案製作金屬模具(如銅版或鋅版)。
加熱加壓: 將模具加熱,透過壓力將模具壓向貼紙,中間夾著燙金箔。
轉印: 高溫高壓使燙金箔上的熱熔膠融化,精準地將箔膜轉印並黏著在貼紙上。
2. 燙金貼紙的優勢
強烈金屬光澤: 燙金的亮金貼紙或燙銀貼紙具有鏡面般的反射效果,這是印刷金/銀墨無法比擬的。
視覺與觸感提升: 燙金後的圖案會略微內凹或突出,具有高雅的立體感和獨特的觸摸質感。
高遮蔽性: 燙金箔能完美遮蓋貼紙底色,即使貼在深色或透明材質上,色彩依舊飽和耀眼。
燙金貼紙材質的選擇與建議
並非所有貼紙材質都適合燙金。材質的表面平整度、毛孔狀況會影響燙金的附著與排氣效果。
| 貼紙材質 | 適合度 | 應用情境與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
| 銅版貼紙 | 高 | 表面平滑、具備紙張毛孔,易於排氣,燙金效果穩定。 |
| 模造貼紙 | 高 | 紙張纖維較粗,燙金穩定,適合復古或文創風格。 |
| 珠光/合成紙 | 中 | 塑膠基材,無毛孔。大面積燙金易起泡、暈染。建議搭配冷燙或膜下燙金。 |
| 透明貼紙 | 中 | 無毛孔,燙金時需注意排氣。常用於高質感透明瓶罐標籤。 |
| 美術紙/特殊紙 | 高 | 可保留紙張紋理,呈現細膩的霧金感,但可能影響燙金細節。 |
決定質感的關鍵:貼紙燙金的工藝選擇
燙金工藝會影響貼紙的耐用度、防水性及最終的視覺效果。最常見的爭論點是「上膜與否」及「上膜順序」。
1. 傳統燙金(後燙金)
流程: 印刷 → 上膜(或不上膜)→ 燙金。
優點: 燙金箔直接接觸空氣,金屬光澤最為強烈、最閃亮。
缺點: 燙金部分容易因長時間摩擦、刮傷或接觸油脂而剝落。
2. 膜內燙金 (先燙金後上膜)
流程: 印刷 → 燙金 → 上膜(亮膜/霧膜)。
優點: 燙金箔被保護膜覆蓋,具備極佳的抗刮、耐油、防水效果,適合化妝品、食品標籤。
視覺影響: 如果燙亮金後上霧膜,燙金光澤會呈現低調的霧面金屬感,可取代昂貴的特殊霧金箔。
3. 立體燙金(3D 燙金)
原理: 先在貼紙上印製一層厚實的 UV 膠或黏劑,再進行燙金。
效果: 讓燙金圖案呈現浮凸的立體效果,觸感更強烈,是追求極致高級貼紙印刷的首選。
客製化燙金貼紙的設計規範與限制
由於燙金是物理轉印,而非油墨印刷,設計上必須遵守嚴格的規範,以確保成品品質。
1. 稿件的製作要求
黑稿: 燙金區域必須獨立製作成 K100% 的黑稿色塊(即純黑色),無法使用漸層色或透明度。
AI 向量檔: 務必提供 AI 向量檔,以確保線條清晰、便於製版。
2. 尺寸與線條的限制(防止糊版)
文字大小: 文字建議不小於 7pt (或 8pt),字體過小容易糊成一團。
線條粗細: 正線條(燙金線條)建議不小於 0.3mm。
反白線條: 反白線條(中間不燙金的空隙)建議不小於 0.5mm。
避免大面積: 盡量避免大面積滿版燙金,容易因熱蒸氣無法排出而產生起泡或斑駁脫落。
3. 誤差與套色問題
燙金加工會有 0.5mm 至 1mm 的位置誤差(俗稱套色不準)。因此,燙金圖案與彩印圖案的邊緣應預留安全距離,避免要求極為精準的對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