貼紙是品牌行銷、產品包裝和個人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。高品質的貼紙能立即抓住眼球,並提升產品價值。製作客製化貼紙看似複雜,但只要掌握關鍵步驟,就能順利發包給印刷廠。
本文將詳細引導您完成貼紙製作的每一個環節,從設計準備到最終取件。
貼紙設計的品質與檔案的規範,是決定成品是否完美的關鍵。
| 軟體名稱 | 適用性 | 特點 |
| Adobe Illustrator (AI) | 專業印刷必備 | 向量圖形軟體,最適合設定刀模線、顏色與印刷規格,確保圖案清晰不失真。 |
| Canva | 新手入門推薦 | 內建豐富的貼紙範本和簡易操作介面,可快速設計。部分廠商提供 Canva 檔案轉印服務,但需注意解析度。 |
| Adobe Photoshop (PS) | 影像編輯 | 適用於照片或複雜影像合成,但最終仍需匯入 AI 軟體設定刀模線與出血。 |
顏色模式: 必須設定為 CMYK (非 RGB),這是印刷機使用的色彩模式,避免成品色差過大。
解析度: 圖片解析度建議至少 300 dpi,避免印刷後模糊。
出血邊: 為了避免裁切失誤,設計圖案必須超出實際裁切線 1~3mm,此區域稱為「出血」。
安全線: 文字或重要圖案應內縮於距離刀模線 1~3mm 處,稱為「安全線」,確保內容不會被裁切。
刀模線決定貼紙的裁切形狀。
方形/圓形: 屬於標準刀模,只需提供確切尺寸即可。
異形刀模: 指非標準的複雜形狀。
您必須在設計軟體中額外繪製一條向量線,並將其設定為特定顏色(例如 K100)和粗細(例如 0.25pt 或 1pt),並告知印刷廠這條線是用來「裁切」的。
半斷(Kiss Cut): 僅裁切貼紙面材,底紙不切斷。常用於整張貼紙排版。
全斷(Die Cut): 面材與底紙一起切斷,貼紙可單張取下。
在貼紙印刷一文中已詳細介紹材質特性,這裡著重於選擇上的考量點:
| 應用情境 | 推薦材質類型 | 推薦加工 |
| 一般標籤/低預算 | 銅版貼紙、模造貼紙 | 銅版紙建議上亮膜或霧膜 |
| 防水/冷藏冷凍 | 珠光合成貼紙 (PP)、透明貼紙 | 亮膜/霧膜 (擇一),透明貼紙需加印白墨 |
| 高質感/防刮耐用 | 亮銀龍/消銀龍、特多龍 | 霧膜或局部光 (增加細節層次) |
| 需書寫/蓋章 | 模造貼紙 (不上膜) | 無上膜 |
與印刷廠溝通是確保貼紙成功的最後一步。
請一次提供以下所有資訊以獲得最準確的報價:
數量與尺寸: 數量(張)、單張尺寸、是否有異形刀模?
材質選擇: 銅版紙、珠光貼紙或透明貼紙?
加工需求: 亮膜/霧膜?是否需要白墨?是否需要燙金/打凸?
背膠黏性: 一般膠、強黏膠、冷凍膠或 R 膠?
交期需求: 是否有急件需求?(急件費用通常較高)
重要性: 由於螢幕色(RGB)與印刷色(CMYK)有極大差異,建議在正式大量印刷前進行打樣(數位少量印刷)。
打樣費用: 許多印刷廠提供小量數位打樣服務,費用從 NT$100 ~ 800 元不等,依尺寸與複雜度而定。雖然會增加初期成本,但可避免大量印製後的顏色失誤。
確認重點: 仔細檢查顏色是否符合預期、刀模線是否精準、文字是否有糊邊。
確認打樣無誤後,印刷廠將進入正式的合版或獨立版印刷流程。印刷天數依材質與數量而異(通常為 3-7 個工作天),加工流程越複雜,所需時間越長。
🌟 製作貼紙小貼士:
如果您是第一次製作貼紙,且預算有限,建議從最常見的銅版貼紙+亮膜(低成本、顯色佳)或珠光貼紙+霧膜(防水、耐用、質感佳)開始嘗試。